(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记者从中科院金属所获悉,“祝融号”顺利进行火星行走,离不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马宗义研究团队研发的新型铝基复合材料。
据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马宗义介绍,火星表面工况复杂,“祝融号”火星车对制造材料提出了极高要求:轻量化指标极高,重量以克为单位计算;耐磨,满足长距离地面行驶要求;满足载重需求;高塑性,避免因剧烈碰撞、刺穿等突发状况导致失效。
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国家航天局供图
马宗义研究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的单位之一。近年来,该团队开展了工程化制备技术研发,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攻克复合材料规模化制备难题,所制备的大尺寸坯锭解决了风云等系列卫星对大型轻量化结构零件的急需,填补了传统材料难以兼顾轻质、高热导、低热膨胀的空白,有力支持了国家高分辨对地观测任务。
马宗义说,针对“祝融号”火星车不同部件的要求,中科院金属所共开发出不同碳化硅含量与基体铝合金种类的4种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相关产品用于火星车行走机构、驱动机构、探测器等50余种零部件,共供货460余件,约3吨,让火星车成为我国使用铝基复合材料最多的航天器。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